【DeepSeek】铝铸行业一周要闻总结
*注意:以下内容由生成式AI总结并生成。
根据2025年10月13日至10月19日行业动态及相关资料,以下是高压铸造与低压铸造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一周要闻总结:
领域 | 核心进展 | 关键详情 |
---|---|---|
行业会议 | 2025武汉国际铸造及压铸产业展览会 (WICF) | 时间:10月11-13日; 地点:武汉; 主题:“智造赋能·绿色铸造”;聚焦数字化与低碳技术。 |
第一届全国反重力铸造(低压、差压)创新论坛 | 时间:10月18-20日; 地点:浙江嵊州; 主题:“数智赋能·铸造未来”;深度探讨低压、差压等精密铸造技术。 | |
技术进展 | 超大型复杂薄壁件反重力精密成型 | 上海交通大学团队开发技术,实现尺寸超850mm、壁厚1mm的高温合金复杂铸件精密成型。 |
汽车底盘结构件低压铸造全过程质量控制 | 富奥汽车分享了基于40余年经验的质量控制体系,涵盖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工艺优化。 | |
数字化趋势 | 铸造过程“模拟-监测-预测-优化”闭环 | 华中科技大学提出数字化闭环体系,利用模拟仿真与在线监测数据优化工艺,提升稳定性。 |
数据驱动的运行优化 | 香港理工大学研究利用数据驱动方法优化反重力铸造过程,以降低运行成本。 |
行业会议与交流
本周,行业内的交流活动十分活跃,两场大型会议接连举行,为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信息交流平台。
1、2025武汉国际铸造及压铸产业展览会 (WICF) 于10月11日至13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本届展会以“智造赋能·绿色铸造”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德国、日本、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的300余家企业参展。展会聚焦数字化铸造技术、低碳熔炼工艺、智能检测装备以及循环经济解决方案,集中展示了铸造行业在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方面的最新成果。
2、第一届全国反重力铸造(低压、差压)创新论坛 于10月18日至20日在浙江嵊州开幕。论坛以“数智赋能·铸造未来”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国260余位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论坛深入探讨了低压铸造、差压铸造等反重力铸造技术在产学研用各环节的创新与挑战。
技术进展与突破
在技术层面,本周的论坛报告揭示了在精密成型和过程控制方面的显著进步。
1、反重力精密铸造实现超大型薄壁件突破: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国家实验室的孙宝德教授报告指出,团队开发的高温合金反重力精密铸造技术与装备,成功突破了尺寸超过850毫米、壁厚仅1毫米的复杂薄壁铸件的成型难题。该技术通过“三场”(温度场、溶质场、流场)融合表征和创制世界首套专用装备,解决了大面积薄壁难成型和超标疏松难根除等长期困扰重大装备性能提升的挑战。
2、低压铸造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成熟应用:富奥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任孟瑛技术总监系统阐述了基于40余年实践经验的汽车底盘结构件低压铸造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涵盖从产品结构设计、加工余量优化到生产节拍控制、晶粒细化处理和热处理工艺等关键环节,通过优化升液管密封装置、氮气保护系统等核心技术,有效解决了氧化和夹渣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益和产品可靠性。
数字化应用趋势深化
数字化技术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驱动铸造工艺革新和效率提升的核心引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铸造过程实现数字化闭环管控:华中科技大学的周建新教授提出并建立了“模拟-监测-预测-优化”的数字化闭环体系。该体系通过数值模拟提前预测缺陷,结合在线监测获取实时数据,并利用数据模型进行工艺参数的多目标优化,显著提升了工艺稳定性与铸件合格率。
2、数据驱动运行优化降低成本:香港理工大学的刘伟鹏博士后介绍了数据驱动的运行优化方法。该方法针对铝合金反重力铸造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优化运行参数,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生产过程的运行成本,为行业节能减碳提供了新路径。
总结与展望
总体来看,2025年10月13日至19日这一周,高压铸造、低压铸造及重力铸造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技术交流密集:武汉展会与嵊州论坛接连举行,为行业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反映了行业旺盛的创新活力。
2、精密成型能力持续突破:反重力铸造等技术在解决超大型、复杂薄壁构件成型难题上取得关键进展,满足了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高性能铸件的需求。
3、数字化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已深度融入从工艺设计、过程模拟到生产控制和质量优化的全链条,正在从根本上提升铸造行业的精密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
未来,随着“AI+铸造”融合的进一步深化,以及数据驱动决策的普及,汽车零部件的开发周期有望进一步缩短,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也将持续提升。
共 1 页 1 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