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铝铸行业一周要闻总结
*注意:以下内容由生成式AI总结并生成。
根据2025年5月06日至11日行业动态及相关资料,以下是高压铸造与低压铸造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一周要闻总结:
一、技术与产品进展
- 山东宏文低压铸造副车架批量交付
山东宏文轻量化底盘零部件项目成功交付低压铸造副车架产品,采用无机制芯工艺和再生铝材料(含再生铝60%-80%),较钢制副车架减重40%以上,综合合格率超80%。该项目一期建成山东省首条低压铸造副车架产线,覆盖铸造、检测、加工全流程,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提供高效解决方案。 - 无机温芯盒工艺优化铝合金铸造
济南圣泉集团提出无机温芯盒工艺在铝合金铸造中的应用问题解决方案,包括芯砂流动性改善、抗吸湿性提升等,通过实验室验证和工厂实践,为铝合金铸件生产提供技术革新方向。 - 高压铸造渗透率持续提升
2025年高压铸造工艺渗透率提升至58%,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一体化车身和底盘件,但液态金属3D打印等新兴技术研发投入占比不足5%,可能引发传统压铸企业的技术替代风险。
二、行业会议与区域动态
- 东南亚(泰国)压铸会议筹备升级
第二届东南亚(泰国)压铸会议(SEA 2025)公布日程,将于5月28-29日在曼谷举办,长安、博世、伊顿等企业确认参会,聚焦新能源汽车驱动的区域协同发展,推动高压铸造技术应用。 - 川渝铸造交流节聚焦智能化与绿色化
第五届川渝铸造交流节在重庆启动,伊之密等企业展示压铸设备及镁合金产业链布局,同期举办“中国西部压铸创新发展论坛”,推动中西部产能承接和智能化升级。 - 美国关税政策引发供应链调整
美国对进口汽车零部件加征25%-35%关税,导致珠三角出口型企业加速布局东南亚产能,越南同奈省已形成3个中资铸造产业园,泰国市场中国供应商数量增长两倍。
三、企业合作与产能扩张
- LG新能源追加印尼电池工厂投资
LG集团向印尼西爪哇省电池工厂追加17亿美元投资,总金额增至28亿美元,强化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等高压铸造零部件的区域供应能力。 - 本田美国工厂大型压铸机投产
美国俄亥俄州本田工厂完成6台Gigacasting压力机安装,加速电动汽车中心建设,标志着一体化压铸技术规模化应用。 - 博世与远程新能源深化醇氢技术合作
双方围绕醇氢电动商用车全球化布局,推动高压铸造核心系统集成,构建“清洁能源-技术研发-车型适配”生态体系。
四、政策与市场影响
- 中国推进绿色铸造转型
工信部《铸造行业规范条件》要求2026年前淘汰10万吨/年以下产能,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CR10从31%升至39%),同时设备更新专项贷款对智能压铸单元提供4%利率补贴。 - 原材料价格波动与成本压力
铸造铝合金价格下跌100元/吨,华东、华南等地均价至19600元/吨,进口市场持续倒挂,中小厂商通过减产控制库存压力。铝锭价格季度波动±22%,企业通过期货套保控制成本风险。 - ESG评级成跨国采购关键指标
博世等企业要求供应商提供铸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头部企业数字化碳管理平台渗透率提升,中小企业环保合规成本占比达营收9%。
五、技术创新与竞争格局
- 半固态压铸成本差距缩窄
半固态成型技术在汽车底盘件领域的应用成本较传统工艺从18%降至12%,但模具寿命差异仍制约普及速度。 - 区域竞争“东强西弱”特征显著
长三角聚集全国63%规上企业,中西部凭借电价优势(0.45元/度 vs 东部0.68元/度)吸引产能转移,四川、重庆新增产能占比达27%。 - 3D打印砂型技术突破
北京三帝科技推出无砂箱大尺寸3D打印砂模装备,支持4米砂型一体化成型,生产周期缩短50%,成本降低30%,适用于航空航天等大型铸件。
总结:
本周行业呈现技术升级与供应链调整并行的特点。高压铸造向智能化与超大型化发展,低压铸造通过再生材料与工艺优化实现绿色突破;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东南亚产能布局,而国内政策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原材料波动与ESG要求倒逼企业强化成本控制和碳管理。未来需关注半固态压铸技术突破和3D打印对传统工艺的替代潜力。
共 1 页 1 条数据